(网经社讯)11月27日,河北省服务贸易与服务消费专题培训班在唐山市隆重举办。著名服务经济学家、国家服务贸易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长三角现代服务业联盟主席郑吉昌教授应邀莅临现场,以“数智时代的产业变革与服务消费”为主题作主旨报告。河北省商务厅相关领导、各市商务系统负责人及重点服务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聆听这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思想盛宴,为河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与服务消费升级凝聚智慧力量。

作为长期深耕服务经济与数字经济领域的权威专家,郑吉昌教授开篇即明确核心判断:“中国已迈入服务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叠加的历史性转型期,这一时代变革不仅重塑了产业形态与消费逻辑,更让服务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他引用权威数据佐证:当前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达58%,服务业就业占比、外商投资流向、服务贸易出口等核心指标均呈现显著服务化转型特征,居民消费结构也从“商品主导”全面转向“服务主导”,文化、教育、旅游、健康等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印证了叠加时代的到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让现场学员直观理解时代变迁的深刻内涵,郑吉昌教授分享了一组极具反差感的生活案例:“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台17英寸黑白电视机价格相当于普通工人三年工资,而家政服务每月仅需几十元钱;如今一台21英寸智能电视价格不足普通工人半月收入,家政服务月费却已近六千元。”这种价格倒挂现象的背后,正是服务经济时代价值重心转移的必然结果,生动诠释了服务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显。
在解析叠加时代产业属性与服务特性的深刻变革时,郑吉昌教授提炼出五大核心特征,引发全场强烈共鸣。
其一,服务的效率革命全面提速。生成式AI、大数据等技术推动服务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型,智能客服、自动化流程等应用让服务响应速度提升数倍,45%的知识工作有望通过AI代理完成,人类得以专注创意性工作。
其二,数字成为核心生产要素。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与交易形成全新价值链条,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持续攀升,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支撑,“数据的价值不在于存储,而在于流动与活化”,完善数据要素管理制度已成为时代命题。

其三,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工业互联网让设备运维服务化,企业将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售后维保等服务环节嵌入制造全流程,“以租代售”等新型商业模式不断涌现。郑吉昌教授以iPhone生产为例进行深度解析:“中国代工企业仅获得不到15%的利润,而苹果公司通过掌控研发设计、操作系统、品牌运营等生产性服务环节,占据了75%以上的利润分成”,直观展现了产业融合的价值创造效应。其四,服务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2024年我国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增幅达39.3%,居民对高品质、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持续升级,服务消费正以强劲韧性拉动经济增长。其五,数字技术推动服务贸易全球化。数字技术突破了传统服务“不可贸易”的局限,金融、教育、医疗等服务可实现低成本远程传输,2024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额已达3859亿美元,地理距离的影响大幅下降。
针对生产性服务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关联这一核心议题,郑吉昌教授进行了系统阐释。他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而生产性服务业正是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载体,是产业发展的“粘合剂”,贯穿生产活动全链条,是产业延链增值的关键支撑。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用电量表现尤为突出,其中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61.8%,这组数据正是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带动制造业利润率增长0.6个百分点”,郑吉昌教授用精准数据揭示两者协同效应。从国际视角看,西方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到GDP比重的40%—50%,而2024年我国这一比重为31.4%。他预测,到2035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提升至50%—60%,新增数十万亿元的市场需求。这意味着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更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万亿级蓝海,为河北这样的工业大省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路径。
在服务转型与品质提升的实践路径方面,郑吉昌教授围绕四大核心维度展开详细论述。
第一,强化服务文化培植。他强调,服务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将“用户至上”的理念深度融入企业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文化引领形成全员服务意识,让服务不仅成为一种行为,更成为一种价值追求。在数字化时代,技术可以提升服务效率,但人文温度才是服务的灵魂,只有将文化基因注入服务全过程,才能真正赢得用户信赖。
第二,打造服务产品的专属性。郑吉昌教授指出,随着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升级,标准化服务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服务产品的专属性成为核心竞争力。企业要借助大数据、AI等技术构建精准的用户画像,深度挖掘用户潜在需求,提供“千人千面”的定制化服务。例如在生产性服务领域,可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专属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生活服务领域,可根据用户偏好定制文旅、健康等服务产品,通过差异化竞争占据市场高地。
第三,服务的柔性边界。在数字技术推动下,服务的跨界融合成为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服务可以无边界扩张。郑吉昌教授强调,确定服务边界的核心是聚焦核心能力,明确服务的核心价值所在。企业要善于借助平台资源,整合外部优势,在自身擅长的领域做精做深,同时通过战略合作弥补短板,形成“核心业务+生态协同”的服务格局。
第四,构建用户驱动的服务流程。“流程并非起始于某一岗位而结束于另一岗位,而是始于客户需求,终于解决客户问题”,郑吉昌教授结合自身亲身经历的服务案例,强调用户驱动的重要性。他指出,数字化管理让企业能实时收集分析客户反馈,精准识别服务痛点。企业要以客户需求为起点重构业务流程,实施端到端的客户流程管理,通过大数据实时优化服务环节,让服务流程更高效、更贴合用户需求。这种从“企业主导”到“用户主导”的转型,是服务品质提升的关键所在。
演讲过程中,郑吉昌教授还提出了“场景覆盖产品,生态支撑产业”的重要观点。他认为,进入服务经济与数智经济叠加时代,未来的竞争不再局限于单一产品或单个行业,而是上升到了“用户体验场景”和“商业生态系统”的层面。成功的企业不再是卖一个孤立的产品,而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无缝的、一站式的解决方案,而这个解决方案往往由一个庞大的、跨行业的合作网络来共同支撑。这一观点为河北服务业企业重构商业模式、培育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清晰方向。
“服务经济与数字经济叠加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价值重构的革命。”演讲尾声,郑吉昌教授如是总结。他呼吁河北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服务消费提质升级等领域精准发力,把握“体验升维”与“价值共创”的趋势,在技术创新、生态构建、用户服务中找准定位,推动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商务厅负责人在总结时表示,郑吉昌教授的报告立意高远、见解深刻,既有宏观层面的理论指引,又有微观层面的实践案例,为河北服务贸易与服务消费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方法。下一步,河北将深入贯彻落实“服务业扩能提质行动”,把此次培训所学所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举措,进一步优化服务贸易发展环境,培育壮大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家介绍:郑吉昌,著名服务经济学家、中国服务创新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导。国家服务贸易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长三角服务业联盟主席,浙江省服务业联合会会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