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在电商直播的江湖里,赌石直播间就像一颗裹着糖衣的炮弹,外表甜美好看,内里却暗藏杀机。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赌石直播间的真面目,看看它是怎么让人又爱又恨的。
一、赌石直播间: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一)诱人上钩:甜言蜜语与虚假繁荣
赌石直播间的主播们个个都是“表演艺术家”,他们深谙如何用话术和氛围来俘获观众的心。比如,他们会营造出一种紧迫且诱人的氛围,声称“今天买,明天卖,轻松赚大钱”,还时不时抛出一些所谓的“成功案例”,像“有人投资 12 万就赚了 100 多万”这种听起来就让人热血沸腾的故事。而且,为了控制购买人数,他们还会搞一些“盲猜数字”的游戏,让中奖者才有资格参与购买,这种带有博彩性质的操作,更是刺激了观众的好奇心和赌博心理。
图源:央视新闻
(二)背后操控:一切都在剧本之中
你以为在直播间里看到的热闹场景是真实的市场交易吗?其实,这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戏码。直播间里的“托儿”们负责制造虚假的繁荣氛围,让你误以为大家都参与得热火朝天;所谓的“幸运获奖”全是人为操控,目的就是让你一步步掉进他们的陷阱;甚至直播间展示的翡翠原石,很多都是市场价只有每公斤 10 余元的东陵玉,经过一番伪装后,摇身一变就成了价值不菲的“翡翠原石”。而切割的过程和结果,更是被主播们算计得明明白白,他们会根据经验判断受骗者是否会继续参与,然后决定切割原石的“成败”。
(三)延伸套路:“拼单”背后的陷阱
除了单人参与的骗局,赌石直播间还延伸出了“拼单”的套路。表面上看,这是让参与者一起凑钱下单,降低风险,但实际上,价格一车比一车贵,投入的金额会越来越大。等你反应过来,已经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二、赌石直播的风险: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
(一)跨平台操作:监管的灰色地带
为了逃避监管,诈骗团伙通常会通过直播吸引观众兴趣,然后诱导观众转移至第三方平台完成交易。这种跨平台操作,使得交易过程游离于各大平台的监管之外,消费者在维权时面临举证难、平台判责模糊等多重挑战。比如,当出现问题时,直播平台可能会推说交易是在第三方平台完成的,与自己无关;而第三方平台又可能以各种理由推脱责任,导致消费者投诉无门。
(二)隐晦话术:监管难以实时捕捉
不法分子在直播中会频繁变化话术,或者使用一些隐晦的行内专业术语,让平台难以做到实时的动态监测。这就给他们的诈骗行为提供了一定的掩护,使得一些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被诱导参与了赌石活动。
(三)法律漏洞:维权难度加大
在法律层面,直播间赌石交易中的原石往往被切割、加工处理过,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定作的商品不适用七天无理由退货原则,这无疑加大了消费者的维权难度。而且,虽然赌石直播间这种行为目前并不被法律明文禁止,但其中涉及的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已经涉嫌诈骗罪。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消费者要证明主播的主观恶意和欺诈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多方努力:营造健康直播环境
(一)直播平台:责任重大,需加强监管
直播平台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设立更为严格的入门资格审查,特别是对于珠宝玉石经营的商家,要实施更为细致的治理措施,比如提高保证金要求等。同时,平台应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比如设置便捷的“一键投诉”或“一键举报”功能,强化观众的监督力量;借鉴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如交通违法违规管理中的“随手拍”政策,鼓励用户拍摄并上传可疑行为,作为监管线索和处罚依据;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平台内经营者数据库,详细记录经营者的基本信息及交易全过程信息;推行黑名单制度,对存在不良记录的经营者及主播实施惩戒。
(二)消费者:保持警惕,理性消费
消费者在购买珠宝玉石这类特殊商品时,应保持高度警惕和理性态度。尽量避免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尤其是网络上的未知商家。如果确实有需求,应前往正规商店或厂家,在专业人士的鉴定和指导下进行选购。如遇到赌石被骗的情况,务必保留所有与购买赌石相关的证据,并立即报警寻求帮助。
(三)社会宣传:提高防范意识
社会各界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赌石直播间骗局的防范意识。通过各种渠道,向大众普及赌石的风险和诈骗手段,让更多人了解这种骗局的本质,从而避免上当受骗。
四、赌石直播间背后:一场心理博弈
赌石直播间之所以能够屡屡得手,很大程度上是利用了人们“一夜暴富”的侥幸心理以及“以小博大”的投机赌博心态。在直播间里,主播们用各种话术和手段,不断刺激观众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骗局。而一旦消费者被这种心理驱使,就很容易忽视其中的风险,盲目地参与其中,最终导致财产损失。
五、侦查技巧
侦破赌石直播间诈骗案件,需要从线索收集与分析、证据收集与固定、案件调查与分析、抓捕与审讯等方面入手,以下是具体侦破方法:
线索收集与分析
收集受害者信息:通过110报警电话、网络举报平台等渠道,广泛收集受害者关于赌石直播间诈骗的报案信息。对受害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其参与赌石的经过、与主播及平台的互动细节、资金损失情况等,从中发现共同点和规律。
分析网络平台数据:对各大直播平台进行监测,梳理涉及赌石的直播间信息,包括直播间名称、主播身份、观看人数、互动情况等。同时,关注相关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赌石宣传视频和信息,分析其引流方式和目标受众。
挖掘行业内部线索:与珠宝玉石行业的专家、从业者交流,了解赌石行业的正常交易模式、市场价格区间等,以便更好地识别异常情况。此外,还可以尝试从直播平台的内部员工、相关技术服务商等处获取线索,他们可能对平台内一些直播间存在的问题有所察觉。
证据收集与固定
资金流向追踪:调取受害者与直播间、主播及相关账户之间的资金交易记录,包括银行转账记录、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明细等,分析资金流向和最终去向,确定资金是否流入了同一团伙的账户,以及是否存在洗钱等行为。
电子数据提取:对赌石直播间的直播视频、录屏、截图等进行收集和固定,这些电子数据可以作为证明诈骗行为存在的直接证据。同时,提取相关网络平台上的用户评论、私信记录等,了解其他观众的参与情况和看法,从中发现更多线索。
物证收集: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及时查封和扣押相关的物证,如假翡翠原石、切割工具、作案用的电脑、手机等。对这些物证进行鉴定和分析,确定其与诈骗行为的关联性。
案件调查与分析
梳理作案手法:通过对收集到的线索和证据进行综合分析,梳理出诈骗团伙的作案手法和流程。例如,分析他们是如何引流受害者进入直播间、如何通过话术和氛围营造诱导受害者参与赌石、如何操控切割结果等。
确定犯罪嫌疑人:根据资金流向、电子数据、物证等信息,确定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和具体分工。包括直播间老板、主播、水军、客服、技术维护等各个环节的人员,明确他们在诈骗活动中的角色和作用。
案件串并分析:将收集到的多起赌石诈骗案件进行串并分析,寻找案件之间的关联性和共同点,如相同的作案手法、相同的犯罪嫌疑人特征等,从而扩大案件侦破的范围和影响力。
抓捕与审讯
制定抓捕计划:在掌握充分证据和确定犯罪嫌疑人后,制定详细的抓捕计划。考虑到诈骗团伙可能分散在不同地点,需要协调多地警方同时行动,确保将所有犯罪嫌疑人一网打尽。
现场控制与证据收集:抓捕时,迅速控制现场,防止犯罪嫌疑人销毁证据或逃跑。对诈骗窝点进行全面搜查,收集现场的物证、书证等,如诈骗脚本、业绩单、涉案银行卡等,并对现场情况进行摄录和记录。
审讯突破: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讯时,根据其在诈骗团伙中的不同角色和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审讯策略。通过政策法律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进一步获取更多案件细节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