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4月2日,上海丽人丽妆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5136.SH)发布公告,披露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黄韬与前妻翁淑华离婚纠纷的股权分割终审结果。根据法院判决,黄韬需将其持有的1675万股公司股份(占总股本的4.18%)过户至翁淑华名下,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市值约1.2亿元。此次分割后,黄韬持股比例从32.46%降至28.28%,但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及实控人。这场持续两年的离婚财产纠纷终告段落,却为上市公司股权稳定性与治理风险敲响警钟。
股权分割细节:1675万股归属前妻,黄韬仍为实控人
根据公告,此次股权分割源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黄韬需在判决生效后15日内,将持有的16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4.18%)变更登记至翁淑华名下。以丽人丽妆4月2日收盘价7.16元计算,该部分股份市值约1.2亿元。分割完成后,黄韬持股数量由1.3亿股减少至1.13亿股,持股比例从32.46%降至28.28%,但仍高于第二大股东Crescent Lily Singapore Pte.Ltd(持股16.96%),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实质性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分割股份为黄韬直接持有的无限售流通股,过户后翁淑华将直接跻身前十大股东之列。但公告强调,翁淑华已承诺“不主动谋求公司控制权”,且股份变动不会导致公司主营业务或管理层发生重大变化。
离婚财产纠纷始末:从公开喊话到司法判决
黄韬与翁淑华的离婚纠纷可追溯至2023年。当年3月,翁淑华通过微博公开喊话,控诉黄韬“长期不归家、未尽家庭责任”,并称其通过代持协议转移夫妻共同财产,引发舆论哗然。此后,翁淑华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分割包括丽人丽妆股权在内的共同财产。
案件审理过程中,双方争议焦点集中于两点:一是黄韬名下股权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二是翁淑华是否对丽人丽妆的经营发展作出贡献。黄韬方曾辩称,公司系其婚前创立且股权增值主要依赖个人努力,但法院最终认定婚姻存续期间的股权增值部分属于共同财产,翁淑华有权分割。此次判决亦为近年来上市公司高管离婚案中“股权分割比例较高”的典型案例。
公司治理隐忧:实控人股权稀释与经营稳定性
尽管黄韬仍保留控股权,但此次分割导致其持股比例进一步稀释,引发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稳定性的担忧。2023年以来,黄韬已因股权质押、减持等操作多次被质疑:
质押风险:截至2024年3月,黄韬累计质押股份达6100万股,占其持股总量的47%,若股价持续下跌可能触发平仓风险;
控制权博弈:若未来翁淑华联合其他股东提出议案,或对公司决策形成制衡。
此外,丽人丽妆近年业绩承压,2024年财报显示营收同比下滑12.3%,净利润亏损2.17亿元,主要受美妆行业去库存及电商流量成本攀升影响。此时实控人股权变动,恐加剧市场对管理层专注度的疑虑。
行业观察:上市公司高管离婚案频发,监管如何防范“天价分手费”冲击市场?
丽人丽妆股权分割案再次将“高管离婚经济”推向风口浪尖。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A股市场共发生17起涉及实控人或高管的离婚案,合计分割股份市值超80亿元,其中昆仑万维前董事长周亚辉离婚案(分割75亿元)仍居榜首。此类案件往往伴随三大风险:
股价波动:投资者担忧股权结构变化引发控制权争夺,如2024年康泰生物实控人离婚案致股价单日暴跌9%;
套现隐患:部分案例中,获分割方短期内大幅减持,如信捷电气前妻交割后3个月抛售全部股份;
治理混乱:若离婚双方介入公司管理,易引发战略分歧,典型如土豆网因创始人离婚诉讼错过上市窗口期。
对此,监管层已加强约束。2025年1月,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要求大股东离婚分割股份时需明确披露未来12个月减持计划,并纳入内幕交易监控范围。但市场人士呼吁,需进一步明确“离婚锁定期”等细则,避免分割成为变相减持通道。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投资者担忧情绪升温
公告发布次日(4月3日),丽人丽妆股价低开3.5%,盘中一度跌至6.81元,最终收跌2.37%。机构普遍认为,短期情绪面冲击难免,但长期影响需观察两大变量:
翁淑华持股动向:若其选择长期持有,则对公司治理冲击有限;若短期内减持,可能加剧流动性压力;
黄韬控制权稳固性:目前其仍掌握超28%股权及董事会多数席位,但若业绩持续低迷,不排除其他资本方介入的可能性。
公司方面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强调,将聚焦主业优化供应链效率,并探索AI营销、跨境美妆等新增长点。然而,在行业整体转型阵痛期,实控人股权风波无疑为复苏之路增添变数。
结语
丽人丽妆股权分割案,既是资本市场“离婚经济学”的又一注脚,亦折射出上市公司实控人婚姻风险与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深刻矛盾。当私人领域的家庭纠纷演变为公共市场的治理考题,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平衡各方利益,或将决定更多企业的命运走向。对于黄韬而言,守住股权仅是第一步,如何带领丽人丽妆穿越行业寒冬,才是真正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