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3月31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有关要求,四川省通信管理局和重庆市通信管理局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川渝两地主流应用商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进行了检查。截至目前,仍有13款APP/小程序未按要求完成整改(详见附件)。
据网经社数字生活台(DL.100EC.CN)了解到,截至目前,I宜宾、社会工作者资格、特殊花样字体、石全石美、鼎藏、免费扫描、学凌优课、婚礼乎视频、十六番旅行、自由行租车、颜颜猫、美鸭写真、非贸13款APP未完成整改,现予以通报。
以法为纲,织密权益保护网
本次整治行动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上位法要求,并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开展纵深推进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等文件部署。监管部门强调,APP运营者必须严格落实“最小必要原则”,在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储等环节做到依法合规,严禁超范围采集、强制授权、违规共享等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此次通报的13款APP,均存在未按期完成整改的突出问题,反映出部分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漠视用户合法权益。
聚焦顽疾,严查违规行为
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的专业核查结果,被通报的13款APP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部分APP在未明确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强制获取通讯录、地理位置、摄像头等敏感权限,甚至存在“静默采集”用户数据的行为;
2. 违规使用个人信息:个别APP擅自将用户数据用于商业化用途,或未采取加密、去标识化等安全技术措施,导致用户隐私面临泄露风险;
3. 强制捆绑服务:某些APP以“不授权即无法使用”的方式,强制用户同意不相关的服务条款,剥夺用户自主选择权;
4. 侵害用户财产安全:部分金融类、交易类APP存在支付漏洞或未落实实名认证机制,可能引发用户资金损失。
上述问题不仅严重违反法律法规,更对用户隐私权、财产权构成直接威胁。监管部门已责令相关APP运营者于2025年4月15日前完成整改,并提交合规报告。
利剑高悬,压实整改责任
针对此次通报的13款APP,监管部门将采取以下措施:
1.对逾期未完成整改的APP,依法依规采取下架、停止接入、行政处罚等处置措施;
2.建立“回头看”机制,对已整改APP进行动态监测,严防问题反弹;
3.将违规企业纳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实施信用惩戒;
4.对涉嫌犯罪的案件线索,依法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同时,监管部门呼吁广大用户通过“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积极举报违规APP,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下一步,川渝两地通信管理局将持续加大技术检测和执法力度,推动形成“发现-曝光-整改-惩戒”的全链条治理模式,切实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守护数据安全,共筑责任防线
在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安全与否关乎社会公共利益。APP运营者需深刻认识到,用户信任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唯有将合规意识融入产品设计、运营全流程,方能行稳致远。监管部门将以“零容忍”态度打击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此次通报既是对违规企业的警示,也是向全社会释放的强烈信号:法治之下,任何漠视用户权益的行为都将付出代价。唯有监管部门、企业、用户三方形成合力,方能构建安全、可信、有序的数字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