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金融>论文:移动支付市场的当前发展及未来趋势探讨
论文:移动支付市场的当前发展及未来趋势探讨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7日 10:27:21

(网经社讯)  当前我国境内移动支付市场的覆盖率高于发达国家,一二线城市市场已进入成熟期,以扫码支付作为主要方式,主要应用于生活类消费场景中,呈现出小额高频的特点。在整个市场中,支付宝和微信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银联则具有后发优势。未来,移动支付将进一步显示出市场下沉趋势,重点建设县域乡村市场,刷脸支付将更大规模落地,应用场景将向更多领域扩展,线上线下的资源需进一步有效整合,打造更为融合高效的产业生态环境。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网络在国内的高速发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日益增多,移动支付已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谓移动支付,是指资金支付方使用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资金转移到受付方的一种支付方式。它的出现是对传统的现金支付和银行转账支付的一种重要创新。

  当前移动支付市场的主要特点

  通过市场调查,我们发现,国内移动支付市场显示出如下一些特点:

  1.整体市场覆盖率高于发达国家,一二线城市市场已进入成熟期

  从全球移动支付市场来看,中国内地、中国香港韩国排名全球前三,亚太地区移动支付渗透率为53%,北美和欧洲分别为33%和35%。而在我国,2016年手机网上支付用户规模已达到4.69亿,2017年155万亿元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中,银行卡收单规模已降至18%,互联网支付比例降至17%,而移动支付占比已提升到64%。据市场调研公司Merchant Machine发布的消息,2018年中国有47%的手机用户使用移动钱包,显著高于英国(24%)和美国(17%)等西方国家。据估计,2019年全国移动支付使用人数将增至7亿。在我国,目前一、二线城市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已经进入应用成熟期,消费者已普遍形成了使用移动支付取代现金交易和银行转账的消费习惯。未来农村地区将成为移动支付平台的提供者激烈竞争的目标市场。

  2.微信和支付宝形成了明显的双寡头垄断格局,银联具有后发优势

  在移动支付平台方面,微信和支付宝最受用户青睐,各自占据了移动支付的半壁江山,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根据《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国内市场上,2018年第二季度,支付宝以53.62%的市场份额保持第一,腾讯金融以38.18%位列第二。支付宝对个人类商户转账提款等业务继续实行免费政策,并推出传人红包等活动,使其个人类交易规模能够保持稳定。而微信主要凭借其流量入口的带动作用和“摇一摇”红包等活动,在公共交通和零售等行业进展较快。两者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已延伸至海外市场的争相抢夺上。在微信和支付宝的双寡头垄断下,中国银联不甘落后,联手商业银行推出了云闪付APP。目前,我国境内已有超过1100万家商户支持通过云闪付APP进行扫码支付,有22个城市地铁、600个市县公交、144个城市近5000家停车场、18个省高速公路等开通银联移动支付。可见,作为后起之秀,银联正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奋起直追,试图瓜分市场份额,其在跨境支付方面的优势地位比较明显。

  3.扫码支付为目前主要方式,刷脸、声波支付等新兴方式不断涌现

  可以看到,从小商贩到便利店、连锁超市再到大型商场甚至是地铁和公交都贴上了支付二维码或条形码,条码支付凭借其操作的简单便捷、搭建成本低廉等特点,被广大用户和商家普遍接受,已成为移动支付的主流。声波支付技术和刷脸支付技术目前尚未广泛普及。例如刷脸支付,在便捷性上优于条码支付,但稳定性较差,人脸识别系统在视角、表情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识别能力不稳定,容易丢失有用信息,从而造成支付障碍。2013年支付宝推出了声波支付,目前支付宝已经与广东、港台地区的大型区域性连锁便利店以及全国多个大学内部的超市等商户进行了合作。微信则推出了“微生活”会员卡,被多个大型餐饮企业相继接入。未来通过新型支付方式的推广跑马圈地恐怕是电商企业的发展重心。

  4.移动支付最常发生在生活类场景中,并呈现小额高频的特点

  用户最常在生活类场景的消费中使用移动支付,例如在涉及到吃穿用方面的生活消费,其中最有代表的消费场景就是网购和订外卖;其次为水电煤气等公共费用的缴纳,酒店、机票等商旅票务方面的支出,还包括娱乐下载类场景,如购买各大APP的会员和网络游戏中虚拟货币的购买等,在上述这些生活类场景中使用移动支付更为多发。同时,移动支付也进入了企事业单位园区、医院、校园、菜市场、自助贩卖机等场所,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相比之下,在非生活类场景如投资理财、清偿欠款等方面则使用的较少。而且,出于对移动支付安全性和规范性方面的顾虑,目前广大用户对移动支付业务还比较谨慎,不愿意进行大额支付应用,而是以高频次的小额支付为主。

  移动支付市场未来发展的思考

  移动支付这种新型支付方式能够将移动终端设备用户、互联网、移动运营商、金融机构、线下的实体经营商以及公共事业服务部门等多方相融合,为用户提供电子货币支付的金融业务。促进移动支付的向好发展不仅有利于缓解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支付需求与银行机构服务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而且有利于克服传统交换媒介短缺的障碍,辅助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调整产业价值链,优化产业资源布局。未来,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将呈现持续走强趋势。

  1.安全性迫切需要提升

  从移动支付诞生之日起,安全性始终是用户最为担心的问题。采用移动支付方式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带来交易风险和资金流失,另一方面,移动支付过程中相关个人信息的泄露也是一个常见现象。例如,多数移动支付平台都推出了小额免密支付功能,这项功能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安全隐患。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移动支付的安全保障机制。央行和工信部这两大监管部门应联起手来,联合制定并颁布相应的行业标准及法规,建设互联网统一的认证体系,加强对移动支付产业的认证管理,加大对骚扰诈骗信息和钓鱼网站的监管力度。这不仅有助于清理市场上运作不规范的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而且可以引导移动支付产业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2.应用场景需进行多维度拓展

  目前移动支付的市场应用领域受到限制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例如支付平台或支付工具本身的功能局限性、平台出于商业目的人为的对支付或提现限额进行设置及收取手续费问题、网络信号的缺失或不稳定问题等,但多数用户仍比较看好移动支付的未来发展前景,希望能够更多地拓展使用移动支付的消费场景,延伸移动支付的使用边界。未来,除了在生活领域、交通领域使用移动支付之外,应进一步向医疗、教育、政务等领域拓展,建设智慧医院、智慧政府、智慧酒店等。继续加强重点场景如交通领域的建设,将行业场景打深打透,助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3.刷脸支付将更大规模落地

  2018年刷脸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新兴支付方式,美团、建行、工行对刷脸支付进行了尝试,央行也曾经公开发文,鼓励将人脸识别应用于开户。可以预见,随着AI技术的不断成熟,刷脸支付将有更大规模的应用,未来微信和支付宝的门槛放开,刷脸支付将更快普及,商户可以通过刷脸支付来建立消费者数据库,进行客户资源沉淀,实现大数据融合分析,为广告营销提供更多触点。当然,随着移动支付新方式的推广落地,移动支付企业间的并购整合和资本运作也将更加频繁。

  4.市场下沉成为必然,重点建设县域乡村市场

  目前一、二线城市的移动支付增长空间已遭遇瓶颈期,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县域乡村将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特别是拼多多、快手、趣头条等企业的快速发展,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下沉市场的无限空间。因此移动支付服务应不断向县域乡村下沉,在活跃乡村经济、提升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助力小微企业、服务“三农”等方面起到更多基础性作用。鉴于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确定,微信、支付宝和银联的市场地位难以撼动,这种情形下,其余支付平台若想获得更多生存机会,必须要精耕细作,不断创新,通过抢占乡村市场或新场景布设等途径来谋求发展。

  5.增强线上线下资源整合,拓展海外市场

  过去,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移动支付的市场红利,但下一步移动支付企业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消费数据,如何帮助盘活线下实体商铺是接下来更为重要的问题。未来,移动支付市场需要建立起有效融合的产业生态环境,硬件、芯片、制卡及设备制造等整个产业链要打通、要盘活,这只靠行业内任何一两家企业来独立完成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各方合作,才有可能把整个产业生态做起来,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未来,我们需要在服务好国内消费者群体的基础上拓展更多海外市场,让中国的移动支付平台走向世界

(国福丽(1979.04-)女,汉,黑龙江大庆人,博士,讲师,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劳动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来源:财富时代杂志 文/国福丽 编选:网经社)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7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7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移动支付市场趋势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