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目前,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达到15%,而发达国家只有7%-8%。马云5月31日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表示,如果我们用技术、用数据解决运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可以把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降到5%以下。另外,5月29日,在“2018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上,刘强东也说,无界零售第一个核心诉求就是把整个中国社会化的物流成本再降到5%以内,才能够真正把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很多人都觉得这太难了,这不可能实现。但客观来看这完全有可能实现,因为时代在变化,我们的制造业正在走向全面以大数据驱动消费者深刻洞察的实时、敏捷、柔性供应链的变革,而这中间物流供应链也会随之变革,会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人、货、场的重构,会从传统的成品配销方式到考虑如何解决工业材料从生产端到终端购买链条中的链接问题。
其背后需要一套以“制造业+互联网”的工业链管理体系:从原材料生产制造到仓储管理,到货物运输,再到售后,中间还包含了加工、金融等各项服务。把这些服务通过互联网链接在一起。
从这个定义来看,工业互联网能让生产端到终端的整个链条中每个环节的资源和服务高度聚合,以市场为导向,提高整体效率,从而避免了各自为战、重复浪费的情况发生。
我们也称之为“工业互联网”下的供应链服务体系。
那么,工业互联网需要怎样的物流与供应链服务商? 准时达CEO杨秋瑾在接受《物流沙龙》专访时认为,“B2C的互联网,改变的是消费者的体验,B2B的互联网根本性是优化成本结构,整个制造前端有很多需要优化的部门。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不一样,对待的方式也要不同,不能用消费性的思维来理解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使用到更多的技术,比如AI,IoT,大数据分析等,才能提供多领域、多需求的服务。” 的确如此,从工业互联网的基理来看,它比现在的消费互联网更强调数据,更强调充分的连接,更强调数据的流动和集成以及分析和建模。本质上是通过数据的流动和分析,形成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的新模式和新业态。 另外,随着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供给端的商业主流业态趋势会由原来B2C到C2B转变,未来制造业会变得更加智能和柔性,供应链也会由推动式转变到拉动式。 但制造业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存在如下痛点问题: 由于参与人很多,各环节过于琐碎和分散,断层严重。 整段链条的可视化程度很低,导致长尾效应(时间⁄库存⁄人员)严重,运营成本增加。 供应链系统只解决了电子化问题,却没有解决智能化问题,操作供应链的经验主要来自于人,而人的经验却不容易被传承。 供应链普遍标准化程度很低,需要投入大量客制化服务来解决需求,却又受制于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 企业大多聚焦于生产、研发,对供应链关注度不够,以致于供应链长久被忽略,企业外大部分服务商都只着重于仓储、配送,而不是对整个供应链的环节都了解。 企业只能依据各内独立的预测和需求信息确定其运营策略,使得销售数据不能及时反馈到生产端,供应链的效率受到极大的抑制,这就产生了经济学上所说的“孤岛”现象。 准时达则很好地解决了供应链的上述痛点问题,以供应链科技为服务核心,将自身产品标准化、模块化、商品化,发展上下游协同模式,跨产业跨领域发展全球化布局,通过智能供应链运筹管理,获取和分析全程供应链核心大数据,打破琐碎和分散的信息孤岛,链接全产业链,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和可视化,为制造型企业的供应链升级转型注入新动能。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需要把全链条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串联起来,让整个行业的全产业链以“+互联网”为核心纽带,从原材料采购一直到终端购买和售后服务一起链接起来。 “而要实现这样的链接,背后就需要一个数字化、互联协同、智慧化供应链平台。”杨秋瑾认为,“工业互联网背景下,打造一个智慧化的供应链实时协同平台,实现精益生产已是大势所趋。” 平台如何做到供应链实时协同? 上文已经提到,在生产制造领域会涉及到大量的不同企业之间的协同,而且各企业使用的数据、业务系统是各种各样的,需要一个供应链平台把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互联互通以及不同系统、设备之间的信息互相打通,形成信息的闭环流转。 杨秋瑾认为,目前中国真正对供应链了解的人并不多,大多还是理解为物流,而真正的供应链更为繁琐,是一对多,多对多的,要从计划、采购、生产、销售、商务、税务、关务等多个方面去考虑供应链运营的难题。 杨秋瑾说,准时达为富士康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服务了18年,到2014年准时达成立之初,在“实”与“虚”的切入点上纠结,最后发现一定要掌握到物的流动,因为准时达的企业使命是希望提供社会需要的服务。准时达真正要做的,是从生产开始,采购、生产、制造,整个前端的环节,通过技术的力量,变成标准化的平台,而这个平台可以综合计划、运输、仓储等形成一体化的服务,达到各方共同协同。 “同时,准时达的定位并不是一家提供传统运作的物流公司,而是真正结合了人流、物流、过程流、金流、讯流、技术流六流合一的供应链平台管理企业。目前已形成电子科技、能源、跨境运输、电子商务、重工设备、汽车、医疗器械、智慧物流科技8大事业板块的布局。” 准时达布局8大事业板块,并不是偶然,这主要归因于准时达自身所具备的极强的产业延伸能力,即以制造链为核心,将其在电子制造业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复制到其他产业,实现复合型的发展,为其他产业注入强大的成长动能。因为在如今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的充分发展,很多产业将与电子制造业充分融合,最终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需要有像准时达一样在电子制造业方面供应链管理、运营经验丰富的企业来赋能。 其次,准时达也不同于传统的物流企业,它具备从制造链到分销链的整合实践经验,是少数具备全球化网络布局的端到端供应链管理服务型企业,给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端到工厂制造,再到终端消费环节(C2M2C)的全程供应链整合解决方案。由于B端市场的供应链管理服务门坎很高,这也就决定了准时达所具备的这种端到端的全程供应链服务能力很难被其他企业所复制,准时达在服务世界一流企业的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精益管理的know
how也成为其牢不可破的护城河。 “智能制造是当下一个风口,供应链管理同样也需要智能化,智能化工厂一定需要搭配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所以我们打造准时达智慧化的供应链实时协同平台,这将是准时达帮助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杨秋瑾表示。 据了解,准时达的供应链实时协同平台以智慧供应链系统为基础,能全面支持准时达自身和外部客户信息系统的供应链管理和运营服务,并可最大限度满足在开放式多渠道环境下高度复杂多变的客户需求。 杨秋瑾认为,未来的企业一定是资源、优势互补,互相协同,因此打造全球最专业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整合上、中、下游资源,把供应商、制造商、服务商、客户整合到其中,通过协同合作的方式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数据,给企业提供更精准的商业决策分析与更高效的资源利用,是准时达精益供应链管理实现智慧化、科技化、系统化的必由之路。准时达的全球化背景可谓与生俱来,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全球化布局,在打造全球最专业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未来,准时达信息系统建设将借助智慧科技、IOT、大数据等前沿科技,在供应链实时协同平台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全网综合信息分析和集成化系统管理,为客户的精益制造提供全程供应链管理支持。 过去的10年,在消费互联网的环境下,电商和物流彼此融合,衍生出两大物流巨头:一个是以数据驱动、社会化协同为主,通过整合物流公司资源的菜鸟平台,另一个则是以自建网络为核心的京东。 成立之初,京东物流和菜鸟更多的是基于提升消费体验去打造的物流平台,更多的场景在于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到快递员送货上门。 比如京东物流,它的核心是通过自建物流体系在全国不同的几大城市建立区域仓运营。然后根据购买数据、规模的大小,完成库存及时补货,再从仓储送到消费者家里,实现点和点之间的配送。 京东仓配一体化的模式,通过建设越来越多的仓库,使货物离消费者越来越近,导致货物移动的距离越来越短,所以速度越来越快,成本也越来越低。因此京东物流的模式是希望通过这种正向循环来提升消费者体验。 但在无界零售的背景下,京东开始深入参与到供应链当中。2017年底提出以“3S”——短链、智慧、共生为特征的新一代物流的发展方向。 依托智能科技,通过打通供应渠道、物流平台、服务场景、消费需求等多维度的界限,深度融合,共建价值网络,嵌入到生产、流通、消费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为B端、C端、G端等多用户创造随时随处随需、触手可得的价值体验升级。 而成立于2013年的菜鸟,主要定位在数据驱动、社会化协同的物流及供应链平台,以覆盖全国的仓配网络和大数据决策平台为基础,构建专业高效的供应链服务。 近日,马云在2018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表示,菜鸟要全力以赴建设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把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降到5%以下,通过智能、协同为制造业创造利润空间,这是菜鸟和物流行业应该为国家做的事情。阿里巴巴和菜鸟将投资上千亿元甚至数千亿来做这件事情。 从马老师这番话可以看出,菜鸟的定位也不仅仅是在解决电子商务的问题,解决自己行业的问题了。而是希望用技术、用智慧、用机器、用各种各样的协同去解决制造业的物流成本问题。 菜鸟的做法是对全要素、全流程、全场景进行重构,通过IoT(物联网)技术、新零售物流与全球化网络三部分,引领全行业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如火如荼的C端市场正逐步在分销链的渠道整合中往上游走,当京东和菜鸟的物流走到上游成品的工厂端时,势必会与像准时达这样脱胎于制造业的供应链企业相整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从原材料采购端一直通向消费者端的(C2M2C)物流大市场贯通的概念,从根本上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升级,而不是仅针对物流某一环节作细枝末节的修补。这样来看,像准时达这样颇具“独角兽”潜质的企业在未来大物流市场中具有不可小觑的机会和价值。 总的来看,我们的工业在变化,我们的制造业在变化,随之而来的供应链平台的变化,要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升级,要实现物流GDP比重降到5%以下,绝对不是现在的物流体系,而是由技术驱动、深入到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全球化的平台。(来源:物流沙龙 文/小周伯通 编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