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9月17日消息,江西省商务厅8月30日发布关于江西省关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据网经社数字零售台(DR.100EC.CN)了解,通知提到江西省推出18条举措,从平台建设、产业提升、物流优化等多方面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江西省商务厅等6部门关于印发《江西省关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设区市及赣江新区商务、财政、农业农村、市场监管主管部门,供销合作社,邮政管理部门:
为持续深化我省农村电商发展,更好发挥“电商兴农”的积极作用,现将《江西省关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工作落实。
江西省商务厅 江西省财政厅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江西省邮政管理局 江西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25年8月30日
(此件主动公开)
江西省关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为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的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商务部等9部门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商流通函〔2024〕39号)要求,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赋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振农村消费水平的作用,推动我省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措施。
一、完善农村电商发展平台
1.深化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区电商应用。深化赣南脐橙、井冈山生态有机产品、鄱阳湖水产等农业产业集聚区电商应用。加强现代家居、休闲食品、羽绒服装、中医药等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区电商模式创新。鼓励和支持县域产业电商集聚区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2.建设县域直播电商基地。出台县域直播电商基地建设规范,整合县域电商园区、公共服务中心、电商配套资源等。加强对农村直播团队孵化,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带动性强的县域直播电商中心(村播学院)。
3.打造农村电商重点建设县。巩固提升“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成效,丰富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助力乡村振兴。鼓励有条件、有基础的县(市)开展县域电商选品中心建设,建立电商产品库,推动“人、货、场”深度融合。
二、提升农村电商产业化水平
4.做优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体系。推动茶油、茶叶、稻米、脐橙、白莲、百合等江西特色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中心建设,加强与知名电商平台对接,实现产能与需求动态匹配。
5.做强农产品电商产业。加强对粮油、水果、水产、禽蛋、茶叶等网络畅销农产品数据监测,鼓励农业生产主体调整产品结构,发展“订单农业”。推进精深加工,对形成一定规模和集聚效应的初级农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和多层次利用,推动开展网上销售。优化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推行“区块链溯源+合格证”合二为一开具模式。实现全程可追溯,为做大做强农产品电商产业提供保障。
6.发展农产品电商品牌。支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帮扶,推动“赣鄱正品”“江西绿色生态”品牌产品深化电商应用。鼓励具备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加强网络营销,扩大我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线上销售规模,提升江西农产品电商品牌影响力。
三、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
7.加快农村电商转型升级。指导传统涉农企业加快电商转型。鼓励县域电商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推广电商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应用。积极招引龙头电商企业,带动农村电商发展。引导有条件的涉农电商企业探索开展跨境电商业务。
8.提升农村地区服务业电商水平。依托我省生态优势,推动农业休闲、农家乐、生态旅游等线上业务发展。鼓励省内重点景区推出线上智慧旅游产品,设立农产品电商线下体验馆。引导农村地区餐饮、住宿等生活服务类企业开展在线订餐、订房、团购服务。
四、丰富农村电商消费场景
9.举办农村电商促消费活动。举办“数商兴农庆丰收”“电商惠民惠企进乡村”“‘赣鄱正品’青春赋能乡村振兴”等电商助农活动。组织涉农企业参加“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等电商促消费活动。鼓励各地利用农产品采摘采收、土特展销、农历赶集、乡村美食节等节庆活动,开展电商产销对接,推动优质农产品拓展线上市场。
10.推动农村电商直播场景多元化。充分发挥农村“山水林田湖草沙”场景优势,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村播、厂播、店播、山播等特色直播。推动直播进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商业街区、旅游景区,深度挖掘农村产品(服务)价值。引导各地与知名主播开展合作,推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农村直播电商领域的应用。
11.拓展农村数字便民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县域商业网点打造智慧商超,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引导村镇电商服务站点、农村便利店、小超市等进行电商改造升级,拓展涉农交易信息服务、代缴代购、快递收发等功能。鼓励电商平台、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具备条件的县城发展即时零售。
五、降低农村电商成本
12.推进农村电商物流协同发展。深化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支持邮政、供销社、快递、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各类主体开展市场化合作,推动统仓共配。引导农村电商物流与县域特色产业集聚区、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物流配送网络,优化配送线路,减少运输里程和时间,降低物流成本。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探索开展无人配送。
13.完善农产品保鲜储运体系。在农产品产业集聚区有序建设一批具有本地农产品特色优势的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和产地冷链集配中心项目。在城市供应链末端支持连锁商超、农贸市场、生鲜电商等流通企业完善终端冷链物流设施。推动建设改造前置仓等末端冷链物流配送站点,引导冷链物流企业购置新能源冷藏车辆。
14.降低农村电商运营成本。推广“农地云拼”模式,推动各地聚合农产品订单,实现产地集采直发。鼓励电商平台在农产品集聚区设立“产地仓”,给予免费流量支持,帮助农产品低成本触达消费终端。引导各地提升电商供应链各环节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
六、优化农村电商发展环境
15.用好政策资金。发挥数字乡村发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等多部门协调机制作用,统筹各有关部门政策,用好现有的各类发展专项资金,共同支持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打造农村电商重点建设县。
16.培育专业人才。构建多层次农村电商人才培育体系,持续开展“数商兴农”专家下乡指导活动,引导种养殖大户、留村青年、在村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开展电商创业。开展进阶式、定向式电商技能培训,指导农村电商从业者掌握选品、直播、售后等全流程电商技能。鼓励涉农企业引进高层次电商人才(团队)。
17.加强金融支持。引导银行机构用足用好货币政策工具,推动更多低成本资金支持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普惠金融各项监管政策,加大对农村电商领域的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纵深推进“映山红”行动,引导农村电商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18.创新监管方式。坚持包容审慎原则,多渠道多方式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电商知识宣传和农村主播规范经营引导。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倡导农村电商市场主体诚信经营。畅通各类投诉举报渠道,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权盗版及快递“价格串通”“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