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数字生活>“喜茶被指抄袭”?回应:属原创 已联系视频发布方
“喜茶被指抄袭”?回应:属原创 已联系视频发布方
网经社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3日 09:31:20

(网经社讯)近日,新式茶饮品牌喜茶因被指控涉嫌抄袭“一念草木中”春茶视频及“燕归来”产品概念,再度引发公众对茶饮行业原创保护与品牌竞争的讨论。事件背后,折射出茶饮市场同质化竞争加剧下,企业创新边界模糊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困境。

事件复盘:从“春茶视频”到“燕归来”,抄袭争议持续发酵

据网经社数字生活台(DL.100EC.CN)查询DeepSeek后获悉,4月1日,“一念草木中”创始人夏正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指控喜茶2025年3月发布的春茶宣传视频与其2024年3月作品高度相似,并指出喜茶3月18日推出的“燕归来”活动在品名、风筝概念上与“一念”2023年9月产品雷同。视频中,夏正直言:“一边标榜真糖真奶真茶,一边用假创意,这不是打脸吗?”

对此,喜茶客服回应称“燕归来”视觉由品牌与非遗风筝传承人缪伯刚共同创作,属原创内容,并已删除争议春茶视频,同时启动内部调查。但“一念”方面表示担忧:“原创者可能反被指抄袭,必须澄清。”目前,双方尚未就争议达成共识。

行业观察:茶饮“内卷”加剧,创新与抄袭边界模糊

事实上,这并非茶饮行业首次陷入抄袭争议。2023年,奈雪创始人彭心曾公开指责喜茶抄袭其多款产品,引发行业震动。2024年,鹿角巷亦因“波波茶”被指抄袭陷入舆论漩涡。行业同质化竞争背景下,品牌间产品、营销模式高度相似,创新与模仿的边界愈发模糊。

根据《2024中国茶饮行业报告》,茶饮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但产品同质化率达70%以上。为突围,品牌被迫在营销创意上寻求差异化,但“爆款”概念极易引发模仿争议。例如,某品牌推出“草莓芝士”后,同类产品迅速在多家门店上架,消费者甚至难以区分原创与模仿。

法律视角:创意抄袭维权难,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完善

从法律层面看,茶饮行业创意抄袭维权存在现实难点。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钟兰安指出,视频风格、产品名称等元素若不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难以获得法律保护。例如,此前某品牌起诉竞争对手“奶茶杯设计侵权”,因缺乏独特设计元素未被支持。

此外,茶饮产品迭代速度快,维权周期长、成本高,导致企业往往选择公关解决而非法律途径。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建议,企业应建立“创意备案+快速维权”机制,同时监管部门需完善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细则。

破局之道: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在行业“内卷”加剧的当下,茶饮品牌需跳出“抄袭-模仿”的恶性循环,转向更深层的价值竞争。喜茶联合非遗大师打造“燕归来”的尝试,或为行业提供新思路:通过文化IP赋能产品,既能形成差异化壁垒,又能推动传统文化创新表达。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茶饮消费者中,85%关注品牌文化价值,60%愿意为“独特体验”支付溢价。这提示企业,真正的创新应聚焦消费者需求,而非简单复制营销概念。例如,奈雪通过“茶饮+艺术展”打造沉浸式体验,乐乐茶以“地域特色茶基底”构建产品差异化。

结语:尊重原创,方能行稳致远

喜茶事件为茶饮行业敲响警钟: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尊重原创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品牌长远发展的基石。唯有将创新从“营销噱头”升维为“文化价值创造”,行业方能突破同质化困局,实现可持续增长。期待更多茶饮品牌以此次争议为契机,共同推动行业向更健康、更良性的方向发展。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关键词】 喜茶数字生活原创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