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00EC>产业数字化>华为云发布EI工业智能体2.0 将在100个工厂探索智能化升级
华为云发布EI工业智能体2.0 将在100个工厂探索智能化升级
勇全网经社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1日 10:29:28

(网经社讯)7月20日,在华为云TechWave技术峰会上,华为云发布了EI工业智能体2.0,并宣布将在超过20个工业细分行业,征集50家领先的行业Know-How伙伴,共同探索和实践100个工厂智能化升级项目。

据网经社(100EC.CN)获悉,华为云EI工业智能体2.0,基于大量的实践经验总结,围绕工业机理与的AI融合,可支持企业便捷地开发、分享工业机理模型,将工业机理模型与AI进行融合,并能匹配企业客户组织部署运行环境。

QQ截图20200721102813.png

对此,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总裁贾永利表示,“AI可进入工业核心生产系统解决关键业务挑战,创造价值;而将AI应用于效率提升、专家经验传承和跨越极限这三类场景,可提升AI落地成功率。”

华为云EI工业智能体2.0主要构建能力包括:一是业界首个可支持多种语言的机理模型开发的平台,可基于知识图谱进行工业机理模型开发。二是业界首个将工业机理与AI融合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三是提供工业级AI部署与运行管理能力,可匹配工业界典型的组织架构-总厂-厂区-车间-产线。

业界首个可支持多种语言的机理模型开发的平台。支持各种模型标准库,可将各行业的机理模型变成工业智能体可识别的算子,并通过华为云知识图谱强大的知识管理能力,将复杂的行业机理变为可查、可取、可用、可分享的知识。目前各行业机理模型正在导入中,以钢铁行业为例,已经实现了500多个机理模型的导入。

业界首个将工业机理与AI融合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平台可在多种不同特点的场景下进行建模,目前已经能从数据维度、数据容量、数据尺度等方面,以及工业的机理特点覆盖工业所有场景,实现工业机理与AI融合的建模。将工业机理与AI融合建模后,可有效提升AI模型的可信度,让工业领域AI模型可解释。

提供工业级AI部署与运行管理能力,可匹配工业界典型的组织架构-总厂-厂区-车间-产线。在化纤行业智能化实践中,可在生产不停车状态下,以“即插即用”方式实现与现有设备与控制系统适配。匹配工业运行环境的时延要求,提供多种部署方式,通过模型压缩等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小模型对于计算空间和时间的消耗,满足工厂生产时延要求。

华为2017年3月正式宣布进入公有云市场。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华为云实现市场增速第一,其中云服务收入同比增加500%,付费用户数增加700%。今年3月,华为云成立“5G+X联创营”,推进互联网迈向5G发展快车道。目前,“5G+X联创营”已孵化110多个伙伴,2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

企查查数据显示,华为云所属公司为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00%控股。在对外投资上,被投资企业包括:北京华为朗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盛维新世纪网络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盛维新世纪软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据介绍,华为云是公有云服务提供商,通过依托华为在云、管、端的研发和综合技术能力以及全球服务支撑体系,提供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数据库等多种云计算产品,近期与华制智能联合推出“智造云”产品。

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7年历史,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服务商,提供“媒体+智库”、“会员+孵化”服务;(1)面向电商平台、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2)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3)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品牌方、商家、供应链公司等提供“千电万商”生态圈服务;(4)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

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DATA.100EC.CN,免费注册体验全库)基于电商行业17年沉淀,包含100+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数据,150+独角兽、200+千里马公司数据,4000+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互联网APP数据,全面覆盖“头部+腰部+长尾”电商,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挖掘行业市场潜力,助力企业决策,做电商人研究、决策的“好参谋”。

【投诉曝光】 更多>

【版权声明】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网经社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我们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同时,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授权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NEWS@netsun.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平台名称
        平台回复率
        回复时效性
        用户满意度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