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2020年6月9日,在2020 DEMO CHINA创新中国春季峰会暨企业创新与企业创投峰会上,创业邦研究中心联合创业邦大企业创新咨询正式发布了《2020年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
通过开放创新,激发群体智慧,打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是数字经济时代大企业创新的必然选择。开放创新不仅有助于降低大企业创新的风险、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巩固市场领头羊地位,还能通过知识交互和共享产生溢出效应,促进创新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在今年疫情突发而至的形势下,开放创新的溢出效应更是尤为可贵。
正是基于大企业创新正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创业邦研究中心联合创业邦大企业创新咨询发布了这份《2020年大企业开放创新研究报告》,希望透过75家在华大企业管理者和专家的视角,通过剖析阿里、腾讯、小米、SAP等大企业的创新案例,结合创业邦睿兽分析数据库的资源,分析大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目标、路径、痛点,并且结合垂直行业的发展趋势,洞悉大企业的创新趋势。
报告精彩观点摘要如下:
Part.1 大企业开放创新环境:创新热度不减,未来可期
近年来,在政策、技术、资本等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中国的创新步入高速发展阶段。2019年,中国创新的步伐不曾停歇。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创新添能蓄势;科创板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了支持企业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而在新兴技术领域,随着“新基建”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中国进入5G元年,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也已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2020年,突发的疫情多方面波及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于普遍停工减产、人员外出受限,企业生产端、消费端均受到影响。但即便在至艰时刻,在华大企业的创新热度并未退却,显示出极高的创新韧性。调研显示,59.26%的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认为未来一年的创新环境较好或很好。
在华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对未来一年创新环境的评估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对于未来一年大企业创新环境较为乐观的信心,除了源自国内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持续向好之外,利好创新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出台、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能力增强,以及疫情过后资本市场回暖预期加大,均是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对未来一年创新环境抱有极大期望的重要因素:
在华大企业管理者或专家对未来一年创新环境的分类评估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Part.2 大企业创新机会与路径:技术驱动下的创新机遇
创新动机:技术驱动成主流
新兴技术与全球市场格局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捕捉与把握创新的动机是大企业因应市场变化、找准创新方向、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驱动大企业创新的因素综合而言分为四类:
技术驱动
数字科技环境下,大企业通过内外部技术创新,弥补技术短板,实现业务流程、产品服务、客户运营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以提高企业效率和生产力。大企业将技术创新置于战略核心地位,以技术创新为前驱因素,以市场应用为后驱因素,在市场的应用推广中实现新技术的价值。
市场驱动
大企业基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通过战略并购、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开拓市场,弥补技术上的短板,提升市场竞争力。市场机会为前驱因素,技术创新为后驱因素,大企业积极发现市场缺口或者用户痛点,通过技术解决方案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弥补市场空缺。
内生驱动
创新的基因已经深植大企业,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实现组织架构、技术研发等领域的创新,并通过股权投资、战略并购等方式拓展市场。内生驱动为主要驱动力的大企业,始终视创新为企业的生命力,驱动因素多元化,技术、市场、资本等因素均可能成为企业创新的后驱因素。
资本驱动
企业出于市值扩张的需求,通过开放式创新扩大市场影响力。
大企业创新的主要动机及行业特征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当前,技术驱动已成为大企业创新的主要动机。调研显示,在参与调研的大企业高管或专家中,认为数字化转型需求、保持现有业务领先性是创新动机的占比分别达到65.54%、42.31%,反映面对技术变革,大企业管理层已深刻认识到数字转型和业务流程变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同时,大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或战略并购等拓展商业版图的期望日趋强烈。调研显示,62.38%的大企业认为开展创新的驱动力在于开拓市场,寻找新的商业机会,表明随着市场地位的提升、创新资源的不断积累,在华大企业通过积极的创新变革,提升市场应变能力,捕捉新市场机会的期望日趋强烈。
大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创新机会:数字化拓展创新的深度和广度
当前,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正在加速重构经济的新形态。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引领的创新成为大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数字化创新指的是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智能化技术,推动企业商业模式、业务流程、产品服务、决策机制、客户运营等方面的变革,以达到业务运营数字化、客户交互个性化、供应链柔性化,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目标。
数字化技术对业务流程、商业模式、产品服务这些领域的创新与改造备受大企业关注。调研显示,80.77%的大企业高管和专家表示未来一年最期待的是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此外,业务流程的创新(69.23%)、商业模式的创新(61.54%)、产品服务的创新(57.69%)也受到大企业高管和专家的关注。
大企业高管和专家未来一年关注的创新机会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虽然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成为未来一年大企业创新普遍的关注点,但不同行业的大企业对于未来一年创新的侧重领域有所差异,大企业创新资源的配置也随之不同:
(1)企业服务、电商零售、互联网、房地产等领域的大企业在注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决策机制创新的同时,与其他行业相比,更强调客户运营方面的创新。针对大企业高管和专家调研得出的TGI指数(目标群体指数)显示,企业服务、电商零售、互联网、房地产行业对客户运营创新关注度的TGI指数分别为192.09、183.06、210.59、231.62,反映出相关行业对于客户运营创新的高关注度。
在企业服务领域,随着中国互联网巨头向To B领域的产业互联网迈进,企业服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2B领域客户运营成为企业的重要竞争力,企业服务“得客户尤其是得大客户者得天下”的定律依然有效。以微软为例,客户运营的创新是微软云转型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微软不仅基于云服务模式下的客户行为搭建数字化的预测分析体系、预警机制,还组建了大中华区创新技术合作事业部(微软CSE)由新兴技术领域专家组成的CSE团队扮演着新技术布道师的角色,以专业的咨询服务消除企业业务与新技术的隔阂。
(2)能源化工、制造业等领域的大企业,在注重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之外,与其他行业相比,比较关注企业决策机制的创新。能源化工、制造业对企业决策机制创新关注度的TGI指数分别为200.59、170.88,显示相关行业对决策机制创新的较高关注度。
受制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部门协作机制滞后等诸多因素困扰,国内能源化工等领域的一些大企业决策机制迟缓,在数字化时代精益管理、降本增效的经营压力下,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收集、分析生产和业务数据,通过组织架构改革打通企业内部横向管理,消除部门壁垒,实现敏捷管理成为行业的重要创新方向。
(3)电商零售、汽车、消费、教育等行业的大企业,在注重产品服务、业务流程等领域创新的同时,比较关注商业模式的创新。电商零售、汽车、消费、教育行业商业模式创新关注度的TGI指数分别为149.5、134.87、123.5、130,说明相关行业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高关注度。
2020年突然爆发的疫情,加速了中国电商零售、消费、教育等领域商业模式的快速变革,发展线上线下全渠道商业模式成为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在电商零售行业,以渠道创新为特征的社区电商、社交电商为日趋饱和的电商市场开辟了新的战场。而在汽车领域,伴随着行业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与考验,不少大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产品创新的同时,开始转向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由汽车购买使用模式向交通服务运营商模式的转变。
大企业高管和专家对创新机会关注点的TGI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技术创新趋势:研发投入提速,医疗新基建与信息新基建备受期待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贸易局势以及企业内部数字化转型的迫切需求,创新始于技术,以核心技术的创新提升产业链条中的竞争力,成为中国大企业的共识。位于创新产业链前端的研发投入,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必要前提条件之一,透过近年来大企业的研发投入,能够看到企业未来技术创新的高度。
中国大企业技术研发投入提速,但仍存很大提升空间。
近年来,虽然中国大企业研发投入的规模普遍落后于谷歌、微软、SAP这些全球的行业巨头,但中国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趋势明显。睿兽分析监测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大企业研发投入的同比增速普遍超过20%,阿里巴巴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速更是达到64.52%;作为中国汽车领域的龙头企业吉利汽车、北京汽车也加大研发投入,“不约而同”加码新能源技术的创新。
研发投入的快速增长意味着中国的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以及实现技术突破、赢得市场竞争主动权的强烈预期。不过,与全球巨头相比,中国大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仍偏低,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重低于10%,汽车、制造等行业的不少大企业的该项比例更是低于5%。中国大企业的研发投入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2019年部分大企业研发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各企业2019年报,睿兽分析
值得关注的技术创新领域:垂直领域向下延伸、供应链向上拓展。
综合分析2020年以来大企业在一级股权市场的投资方向与大企业在财报中公布的战略部署,我们观察到,进入2020年以来,大企业在技术相关领域的以下创新动向值得关注:一是垂直领域向下延伸,医疗健康新基建与信息技术新基建将成为大企业创新带来新动能;二是供应链向上拓展,加强与产业链上游伙伴的技术创新合作,确保产业链安全,是大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向。
(1)突如其来的疫情暴露出我国医疗健康领域存在的痛点,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体量,给我国医疗基础建设带来巨大的创新机会,这些机会主要包括:医疗器械设备的升级换代、医疗信息化的提速以及创新药和疫苗的加速发展。互联网、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医药产品、医疗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终端医疗场景由F2F(face to face)向F2S(face to screen)加速转变。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必将成为未来大企业创新的重要关注点。从一级股权市场的表现看,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成为2020年以来最受CVC关注的领域。睿兽分析监测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CVC投资国内的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15家,远超其他行业。睿兽分析的调研结果显示,体外诊断、疫苗研发、生物技术及互联网医疗等细分赛道备受投资人青睐。
2020Q1 CVC投资国内企业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2)5G等信息通信技术的成熟,将驱动云计算和AI、数据中心等信息技术新基建的快速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包含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目前,国内外不少大企业纷纷推进信息新基建领域的战略布局,特别是与5G相辅相成的云计算基础设施成为全球企业服务巨头争夺的前沿阵地。今年4月20日,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建设,预计研发支出将超过1000亿元;腾讯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用于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服务器、大型数据中心等信息新基建的进一步布局。此前的3月份,微软宣布收购5G和边缘计算公司AffirmedNetworks,微软希望将Affirmed Networks的技术整合到微软的Azure中,让典型行业通过云计算来部署和维护5G网络;同在3月份,谷歌云平台宣布制定五年计划,目标是“至少成为第二大云”;除了云巨头,中国的运营商也正大力投入云计算,中国移动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千亿元打造移动云,定位为整个IT系统和通信网络的战略基础设施。随着大企业在云产业链上研发投入加大,云产业链将在5G时代迎来黄金发展期。
中国及海外部分大企业近年研发投入及关注的技术领域
注:以上信息由创业邦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各大企业2019年财报、官网数据、睿兽分析数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数据的结果。
(3)供应链安全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在全球经贸局势不确定性加大、地缘政治复杂多变、疫情等“黑天鹅”事件影响下,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合作,特别是加强与上游供应链在技术领域的合作,确保供应链安全,成为大企业开放创新的重要出发点。在食品安全行业,沃尔玛成立食品安全创新平台,平台覆盖了冷链温度控制、可持续配送包装、产品追溯及快速检测技术等多个领域,以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在硬件领域,小米集团计划未来五年围绕5G+AIoT方向投资500亿元的同时,将投资扩展至供应链公司,支持创新的技术和应用,赋能5G、物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材料、芯片和零部件企业。
开放创新的路径:创新路径多样化、持续化
为了达到最大的创新效果,大企业通常根据创新战略、创新资源要素,结合各类开放创新路径的特征,采用多元化的创新方式,主要包括:第一,成立孵化器,大企业依托雄厚的资源为孵化企业提供包括税收优惠、政府政策、创业路演平台、风投基金等方面的支持;第二,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就技术研发、人才培育等方面展开合作;第三,成立创新性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共享,为平台用户提供技术、管理等领域创新的解决方案;第四,设立加速器,针对孵化后进入成长期的创业企业,提供所需的资金、产业链对接和咨询辅导等服务;第五,设立创新实验室,联合合作伙伴进行“微创新”,孵化出创新型产品或技术;第六,设立投资机构对外股权投资,以投资方式驱动创新与市场扩张,并依托母公司业务优势为被投企业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第七,战略并购,通过战略并购激发协同效应和经验成本曲线效应,吸收关键的技术或管理技能,减少企业为创新付出的成本,节约企业转型发展的费用。
在开放创新路径的选择上,在华大企业采用最多的方式是成立创新性平台及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研发合作。调研显示,88.46%的大企业成立了创新性平台,73.08%的大企业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开展过研发合作。
大企业创新路径的散点图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为了达到创新效果的最大化,大企业通常采用多种创新路径。调研显示,68.3%的企业采用了3-5种创新路径。其中,35.37%的大企业采用了3种常用的创新方式,主要包括设立创新性平台、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研发合作以及设立创新实验室。
采用不同开放创新路径的在华大企业比例分布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开放式创新是大企业加速产品开发和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的重要工具。大企业以多元化的创新路径参与到产品周期的各个阶段,产品的开发设计、技术整合与消化阶段是开放创新的主要阶段。在产品设计阶段,大企业开放创新参与的方式主要是成立创新性平台(57.69%)、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50%)、设立创新实验室(50%)、设立孵化器(30.77%);在技术整合与消化阶段,大企业开放创新参与的主要方式除了创新性平台之外,战略并购、设立投资机构对外股权投资、孵化器、加速器也成为重要的参与方式;而在产品试销与投产阶段,主要的参与方式为战略并购。
在华大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采取的开放创新路径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大企业创新的痛点:优化创新机制与扩大开放创新
技术的快速迭代、市场环境的深刻变革等因素,让有着先见之明的大企业,在推动内部创新的同时,积极拓展外部的创新资源,进行开放式创新。但是,受制于大企业组织架构复杂、体制较为僵化、运营理念较为滞后等多方面的因素,大企业开放创新仍存在不少挑战,有着较大的改进优化空间。
创新决策周期过长、创新战略缺位。按照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观点,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企业将把数据处理能力放在创造信息上,其组织结构将会因此受到影响,企业的管理层级将大为减少,上级不再像过去一样做决策,知识也会来自于基层。然而,成长于工业化阶段的大企业通常有金字塔型组织结构,这些大企业往往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风控措施,一线业务人员的创新想法会经过层层审核,难以到达决策层,容易在中间层级的审批过程中被扼杀,即便少数创新创意能被保留,往往经过漫长的领导层决策,审慎性评估,财务、业务等专业人员的充分讨论,大企业的复杂组织结构,使得创新决策周期过长,创新决心和力度减弱。与传统企业相比,诞生于后工业化时期的互联网企业,组织架构更有利于创新,通常表现出扁平化特征,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员工的信息流通链路短,两者的观点与信息可充分碰撞,从而更容易创意的产生与推广。
睿兽分析的调研显示,在华大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在于:76.92%的大企业受访者认为复杂的组织架构和过长的创新决策周期是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53.85%的大企业受访者认为,企业的创新战略缺位,更强调业绩指标较少关注创新指标是创新的另一挑战。正因为具有上述挑战,在大企业的创新实践中,相比于组织架构调整、内部管理创新等自我改革举措,大企业更倾向于链接外部中小创资源的开放式创新方式。
在华大企业创新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挑战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大企业创新迫切需要建立目标导向的创新激励机制。对于大企业而言,实现组织结构转型风险高、难度大,优化创新制度、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更为切实可行,也更为迫切。如睿兽分析监测所示,大企业创新的痛点,除了复杂的组织架构导致创新决策周期过长之外,所在企业创新战略缺位,更强调业绩指标较少关注创新指标是另一重要痛点。从不同类型的大企业来看,上市企业一般面临较大的资本回报的股东压力,需格外关注盈利和投资回报,而创新往往意味着打乱原有秩序,对于面对的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倾向于采取保守态度;国有企业则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负有很大责任,这让企业同样也不得不更多关注营收和利润等指标,而对保持企业中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投资不足。
因此,积极推动创新激励机制的变革,建立以目标导向、而不是业绩指标为导向的创新考核机制,是大企业吸引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睿兽分析的监测数据显示,优化创新机制与扩大开放创新是大企业受访者最希望完善的创新举措。65.38%的大企业受访者期待所在企业能在未来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目标为导向的、考核指标多样化、创新验收与评比兼顾长短期收益的创新激励机制。
在华大企业受访者期待加大支持力度的创新举措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案例分析:阿里的OKR+PDCA创新管理体制
如何打破大企业复杂的组织流程,提高创新的效率,兼顾长短期收益?阿里巴巴打造了一套“OKR+PDCA”的创新管理体系。
OKR源自谷歌内部考核机制,“O”是指目标(objectives)、“KR”则是关键结果(key results),它是一项沟通工具,能帮助员工了解最新目标是什么,并拟定2~4个定量的关键结果,辅助成员了解“如何达成目标的要求”。用OKR取代KPI考核机制,能够让产品经理更关注产品的用户价值,这样能激发更有价值的创意。
PDCA则是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确定方针和目标,确定活动计划;执行(Do):实地去做,实现计划中的内容;检查(Check):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注意效果,找出问题;处理(Act):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以免重现,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阿里建立了一个类似于PDCA的战略循环,首先,“生成战略”,随后,将战略分解到各业务模块“集体行动”,然后进行“客户反馈”,最后基于“共同看见”进行战略调整。这成为阿里不断试错、快速迭代的一种方式。
阿里PDCA战略循环
数据来源:阿里巴巴集团、睿兽分析
Part.3 如何开启创新之旅:构建开放创新路线图
创新,尤其是开放式创新是新经济时代大企业突破增长极限、塑造全新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然而,大企业创新的道路重来就不是一帆风顺。在当前外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资本市场尚未完全回暖的特殊情势下,大企业更应该客观、理性分析创新的内外部经济环境,量体裁衣,制定与企业长短期战略目标、企业的战略资源相匹配的创新地图。
大企业开放创新路线图
为解决开放创新各个阶段存在的痛点和挑战,创业邦建议,大企业可以在深入剖析外部政治经济环境变化、市场动向的基础上,研究诊断企业在创新的文化、战略、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等内在能力方面的不足,根据创新的不同阶段,制定大企业开放创新路线图。
(1)在激发创新的阶段,建议大企业展开系统的创新评估,从创新的驱动因素、创新的预期目标、创新的资源要素、创新的组织与文化保障等维度进行创新评估,形成企业创新评估报告。目的在于分析市场的变化,评估企业创新的必要性;检视企业创新文化及创新可能遇阻的根源,评估企业创新的可行性;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创新的认知,塑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2)在实践创新的初级阶段,建议大企业深入研究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标杆企业的创新动态,结合企业自身的业务需求,制定包含长、中、短期的创新战略规划。采取以下几项关键行动:一是根据创新战略规划制定商业计划书,调配创新所需的研发投入、人力资源,保证创新战略可落地;二是成立技术委员会等创新核心部门,持续推动技术战略、技术人才、技术组织、技术合作和技术文化,探索公司的创新方向;三是借鉴标杆企业的经验,制定以目标为导向(例如OKR)的创新激励机制和创新管理方法(例如PDCA);四是探讨创新实验室、创新性平台、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孵化器、加速器等适合企业自身定位的开放创新模式。
(3)在实践创新的深水区阶段,大企业创新的工作重心是创新项目的复盘、验证,推进创新项目的落地和规模化。企业可以采取以下行动:一是对创新项目进行复盘,查检创新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或偏差,从而调整改进;二是搭建能与合作伙伴实时共享的创新合作平台,让合作伙伴深刻了解企业需求,帮助创新合作伙伴调整技术创新战略,实现新技术与企业现有业务的无缝对接;三是确定内部一致认可的创新成功验收标准;四是定期汇报创新项目进展及时获取内部关键决策人支持。
(4)在布局创新的阶段,大企业在汲取创新项目成功经验基础上,积极构建创新的生态体系。建议大企业采取以下行动:一是深入研究技术、市场等领域新的创新机遇,持续先趋势而动,保持对下一轮趋势和计划的领先洞察和布局;二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设立投资基金或者战略并购加速推动开放创新,抢占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三是扩展和生态伙伴的跨界合作及联合创新。
创业邦大企业创新自测
数据来源:创业邦大企业创新咨询、睿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