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经社讯)起源于区块链技术,各国对法定数字货币持开放态度。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产物,其产生机制、技术原理决定了数量有限性,形成了价值共识的基础。
随着技术发展,数字货币概念也逐步延伸,并不局限于使用区块链技术。官方意义上的数字货币指的是央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即中央发行的数字货币,属于央行负债,具有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等值。从全球来看,数字货币蓬勃发展,截止至2019
年,全球加密数字货币近约5000 种。2019 年Facebook 在全球发行Libra,主要原因为美国国会担心Libra
动摇美元全球核心地位,其他国家也对Libra 感到担忧,究其原因认为Libra
所做的事情是取代各国央行。与之相反,各国央行对于由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也称法定数字货币的态度则开放很多。根据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区块链研究中心报道,在其梳理的25家各国央行中,计划推出法定数字货币的央行有7
家,探索中9 家,已发行6家,暂不考虑3
家。目前来看,发达国家多都是出于避免私人支付公司垄断考虑发行,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国家多因为金融普惠,突破制裁等。
中国或将发行政府信用支持的数字货币。我国央行数字货币为DC/EP,官方定义为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是对纸钞(M0)的替代,具有“双离线支付”等核心特征。早在2014
年,时任央行行长周小川即提出进行法定数字货币研发。目前,具体研究职能由中国人民银行下属的数字货币研究所承担。
截止至2019 年8 月,该所已申请相关专利74 项,核心关键词先后涉及数字货币芯片卡、数字货币钱包、数字货币管理方法和系统,DC/EP
方案原型、数字票据等多维度可行性也已进行研究。在金融科技大数据时代,货币发行和管理功能有缺陷的非法定数字货币难当大任,主权国家发行央行管控范围内的法定数字货币势在必行。我们总结认为,我国央行推行法定数字货币具有四重突破意义: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力争国际数字货币中心;实行更高效的影响货币政策,央行最终结算单位地位强化;实时采集货币流动数据,为货币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反洗钱,控制流通节点。
央行数字货币有望持续赋能现行金融体系。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将采取双层运营体系,由央行向银行或其他运营机构兑换数字货币,再兑换至大众。双层运营体系是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选择,有助于央行与商业银行等机构密切合作,不改变流通中货币债权债务关系,不改变货币投放体系和二元账户结构,不影响现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C/EP
或将采用“一币两库三中心”架构,原型系统建设分多期进行。对于境内支付结算,DC/EP
不会对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产生冲击,而是同纸钞、电子支付互为补充,在不同场景中分别发挥作用,不会对支付市场基本框架与格局带来重大变化。对于境外支付结算,DC/EP
由于账户松耦合属性,脱离了传统银行账户实现价值转移,有望降本提效,有利于人民币的流通与国际化,促进人民币全球位置的提升。
投资建议与投资标的
央行数字货币DC/EP
的推行,有望推动银行核心业务系统与设备的升级改造需求。建议关注恒生电子(600570,未评级)、广电运通(002152,未评级)、东方财富(300059,未评级)、同花顺(300033,未评级)、长亮科技(300348,未评级)、宇信科技(300674,未评级)。
风险提示
数字货币落地不及预期,行业过份炒作导致股价大幅波动。(来源:东方证券 文/张颖 编选:网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