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校园贷,互联网金融中中的特殊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备受青睐,却又饱受争议,有罪无罪,一念之间。
“裸条”“天价滞纳金”“暴力催熟”等乱象随着网络借贷的野蛮生长应运而生,屡禁不止,而监管部门,从未放弃,屡屡出击。
网贷监管细则落地,银监会特别点名“校园网贷”,深圳互金协会用了6个“必须”、3个“严禁”,给本市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立了规矩。
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利用秋季开学一段时间,面向广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生集中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专项教育工作。
昨日,互联网专项整治政策出台,机智的观众,第一时间便在微博发出疑问,校园贷是否整顿在列?而事实是,专项整治工作已将校园贷作为了重点整治对象。
监管口径不断缩窄,毫无疑问,校园贷将面临一场“浩劫”,能否涅槃重生,有待考证。
风口浪尖
此前的半年,关于校园贷的是是非非见诸报端,究竟是好是坏,无人敢妄下断论。
2016年三月,郑州大二学生,因无力偿还60万贷款,跳楼自杀。借款去向为购买足彩,不仅输光了自己的钱,还因冒用他人信息,而欠下了巨债,最终酿成惨剧。
此后,女大学生裸贷事件进入视线,一石激起千层浪,瞬息间,校园贷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天价滞纳金”“暴力催收”等更是相继成为校园贷的特有标签。
网络借贷原本是作为传统金融的有力补充,而从大学生贷款事件来看,这无疑违背了国家政策支持网络借贷的初衷。
而这些事显然也让吃瓜的群众操碎了心,有人表示,女大学生深入裸贷陷阱不值得可怜,也有人表示,身在象牙塔的女大学生思维不够成熟,经验太少,才会羊入虎口,并将所有责任一举推给平台,抑或是责怪监管层没有列出相关法律法规,以至于让某些平台钻了空子,才会导致恶果的产生。
最强监管
“裸条”、“暴力催收”等事件频繁发生,舆论一边倒的轰炸,让整个行业遭受重创,加速了监管政策的落地。
4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
8月,银监会发文强调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要求对校园贷进行严肃整顿。
10月,教育部又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利用开学时间,面向大学新生集中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专项教育工作。
政策出台后,各地纷纷积极响应,8月中旬,重庆市金融办、市教委、银监局联合发文,给校园网贷列出八项负面清单,其中包括,提高学生贷款的发放门槛、不得直接向学生提供现金贷款、不得变相发放高利贷等。
随后,深圳发布禁令,明确表示,“除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有助于学习工作的贷款业务外,各企业不得向借款学生提供其它用途的贷款”。此外,深圳互金协会还要求校园网贷平台在三个月内完成存量整改工作。
此时的校园贷,无疑是四面楚歌,既有监管政策的打压,又有群众“是非不明”的舆论,一时间,校园贷背腹受敌。
涅槃重生
舆论的压力,监管的严苛,让整个校园贷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监管政策的出台,使得校园贷遭遇极大的束缚,原有的业务更是难以维持,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校园贷将不复存在,这是真的吗?其实不然。
近年来,随着网贷行业的发展和滲入,如今的大学生信用意识和提前消费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观,而大学生在经历“裸贷”事件后,即便是没有亲身经历,也会有所耳闻,不会再轻易上当受骗。
此外,校园贷也不只是局限于消费,还会有更多的用途,因此,只要不偏离助学、就业辅导的核心价值点,消费支持只是辅助,校园贷就不会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再众多平台中,也并非所有的平台都是骗贷平台,校园贷中也有一些坚持认真做事的平台,相信,经历政策的监管后,经过行业的净化后,布局校园贷的合规优秀平台,将脱颖而出,稳步前行。(来源:金融之家;文/早向兰窗)